跳到主要內容區

財團法人台北市陽昇教育基金會 詹明娟董事兼執行長

發布日期 : 2022-07-12
102學年度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首屆傑出校友專輯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首屆傑出校友:詹明娟女士

本校畢業年份及系所: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七月/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畢業

 

 

【個人學經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管理學院新興產業策略與發展學程 博士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研究所 碩士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  碩士

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  學士

 

財團法人陽昇教育基金會    董事/執行長

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兼任講師

中華民國組織學習協會      秘書長/監事長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台北市中山/松山社大       讀書會種籽培訓/志工培訓

新北市部落社大            訪視評鑑委員

苗栗縣政府教育局          終身教育委員/社區大學評鑑委員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學習型城市讀書會組評鑑委員

南投縣樂齡學習中心        訪視評鑑委員

 

 

【我的成長與奮鬥史】

 

◎得獎感言:

    能榮獲第一屆傑出校友獎,真的要感謝師長的提攜與肯定,感恩系所提名及校友會的提名。被通知提名的第一時間,讓我很受寵也感到尊榮,但隨之而來的是有些慚愧及不知所措,心想:好似沒甚麼豐功偉業,更何況這麼多傑出校友,我何來傑出?自問哪裡傑出?這一路走來,只是專注在自己有興趣的事、對自己有所成長及磨練的事、以及對社會有正向價值的事。這三點一直是我投入社會的基準,也是我承擔責任的核心價值。

 

    我個人認為:傑出的定義,不在名片上的頭銜、也不在學歷文憑的高低、更不在您的資產及財富;真正的傑出是你願意承擔多少社會責任,以及利他利眾的思維及行為模式。個人終身學習的歷程,引導我有更多的承擔及分享,培養自己成為一個資源者,可用之人、可用之才、以及不吝貢獻財力、物力資源、欣賞與鼓舞周邊人事物,激發向善向上力量,相互影響成為更好的人。

 

    我還在學習,也還在修行實踐中,我關照要給下一代更好的環境與人文,因而成立教育基金會,出錢出力參與志工人才培力。就閱讀教育、家庭及親職教育、社區教育以及成人終身學習、組織學習這幾個區塊,潛移默化的去深耕,也去號召更多的人一起來關心與行動。

 

    關於得獎一事,讓我更謙卑的知道,在別人眼中的傑出與自我認知是有距離的,這正是我努力的空間。我提醒自己:很多人在看著你、評價著你、有人拿你當模範、當標竿…也有人當你是集寵愛於一身、是幸運兒…無論如何,更要謹言慎行,專注在有價值的事物上,繼續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以及發揮正向影響力!再次感謝母校給予明娟的肯定!

 

 

 

◎成長及求學經歷—看重您的兒時才能與夢想

    嘉義縣鹿草鄉是我的出生地,當時家父是台糖公司鹿草農場的主任,家母是台糖醫護室之護理人員,兩三歲時家父調職至水上鄉南靖糖廠。台糖環境優美恬靜,文康圖書館及活動中心設備齊全,住在那裡完成了小學中學的歷程,直到高中畢業後才北上求學及工作。

 

     小學階段受到許多的啟蒙,師長的賞識與提拔,給予相當多的機會參加藝文競賽,無論在繪畫、舞蹈、歌唱、演講、朗讀及擔當司儀或主持的角色上,磨練許多上台經驗,也爭取了多項榮譽。

 

     國高中時期數理是我最能拿高分的科目,但對於記憶性考題的科目如歷史地理就非常頭痛,這跟在高中階段選擇讀理工有關。在校期間也曾發揮文筆創作能力,曾在校刊上多次發表文章;因為表達能力強,個性溫和沉穩,所以常擔任協調者,在人際關係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頗受愛戴與推崇。在藝文及領導能力方面受到極多肯定,另外在社團活動中也是最快樂的時光;我發現我除了喜歡人群外,也喜歡理解、邏輯與創造的學習。

 

     兒時夢想是要當孤兒院院長,成長歷程慢慢知道各種角色的條件及其背後所需的歷練,夢想因而調整為—幼稚園老師、某專業教師。個人目前的角色為非營利組織的執行長,以及推動終身學習的專業教師,這一路走來還真與兒時的初衷以及夢想有著密切的關聯呢!

 

     回憶小故事:在我國小二年級時的暑假期間,叔叔來帶我和弟弟回彰化縣永靖老家,在擁擠的火車上,我看見衣衫襤褸的乞丐從身邊經過時,不假思索的將老爸給我的兩張紫色五十元台幣的其中一張給了他。叔叔問我:「怎麼給那麼多?」,我很篤定的回答:「我還有一張啊!」 這故事經常被家族拿來讚賞我從小展現的善良與慈悲。

 

     還有另一則是:我高工畢業考進聲寶公司的第一個月薪水,買了一台洗衣機送給在永靖的奶奶;小嬸嬸因病早逝,奶奶協助小叔叔料理家務,我常憶起她在汲水幫浦邊打水,洗五六個人的衣物那情境。所以看到公司有員工價買洗衣機的優惠,很自然的就訂了一台給年老的奶奶輕鬆一點洗衣。這些事受到的激勵,奠定與影響我在成長階段自然的關懷弱勢,引導正義與良善,在悲憫與感恩之間活化出積極正向的行動力,並多方承擔志工義務職,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成就人事物。

 

 

 

 

◎工作階段用「如果我是老闆」的格局要求自己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在聲寶公司設計開發部,任職五年多內,學習到從設計的規劃、執行與檢討的歷程。每ㄧ階段不但要求精準,也要求要比前次有進步。大企業內對員工的在職進修及休閒活動很重視,我也因此愛上了進修及體制外的學習活動。

 

     工作之餘從閱讀及社團活動中開始對人文的探究、心性的探索產生很大的興趣,常參加一些藝文活動,學習關於生涯發展、積極思考、傾聽同理、激發潛能、企劃行銷及公共關係實務等課程。

 

     在職場上我重視我的角色,更尊重與同事間的搭配,協力完成目標,我愛好學習也認真負責,曾擔任設計開發部門的儀器管理員,負責編碼、盤點、校正以及追蹤儀器的借用記錄及其位置,受到各部門效仿及記功獎賞。我會嘗試突破現狀,讓工作更有效率,也注重與夥伴同事間的溝通與合作,尤其尊敬長官欣賞同事,不參與批評與數落,也很少抱怨…除了人緣好之外,也常意外獲得了升遷或更好的工作機會。

 

     我會用老闆及主管的角度來思考並要求自己,「如果我是老闆,我會期待員工怎麼做?」我規範自己、我開源節流不浪費公司資源、我配合加班、信守承諾、參與假日活動及課程,熱衷工作、歡喜學習,把承擔當磨練。於是我三十二歲自立門戶創業,做與全腦開發有關的課程、CAI教學軟體設計、文化事業、兒童中心,再轉型成為教育基金會。

 

     回首這歷程,個人從設計開發部門助理工程師,為了子女轉為第一線幼教教學者、深化經驗後也擔任教材具設計開發者、全腦開發師資培育者、團體引導者、講座者、再到成人教育師資培育者、終身學習推動者。個人覺得充實且不虛此行,也深覺每一階段的歷練都是在為你下階段做好了準備,我們只要當一回事的向前行去,有了這樣的連結是必然。

 

 

 

 

◎生命中的轉機與蛻變

    婚姻是我生命中奇特的轉機,在聲寶公司我認識了先生,婚後因為長女早產,我決定陪伴與教育孩子,在孩子三歲時我辭去工作,投入幼教的探索與學習,半年後進入了CPM教育聯盟機構,研發幼童數學教材及教學法,孩子也在該機構附屬學校就讀。在這階段同時,先生也自行創業,我們努力發展家庭經濟及子女教育的課業。

 

    長女二年級、次女幼兒園中班時,我創立陽昇兒童中心。民國82年發展為陽昇文化事業擔任負責人的歷程,正是我做好親職工作又學以致用的發揮場域;因為自行創業,為理想而建構一個兒童的學習天地,我常利用時間不斷的進修與充電,相關教育、輔導、諮商、親職、領導溝通、團隊經營…『做中學學中做,覺察與修正』,成了我的座右銘。持續了十五年我也因此成為親職教育及推動閱讀的專業人士,應邀到各地授課演講。

 

    先生的事業更穩固了我們的經濟能力,我的文化事業收入已不是生活目標。我開展了家長學習及讀書會的團體,加入了專業志工學習的列車,民國82年進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中心,接受讀書會領導人之培訓,增強了我終身學習的認知,啟發我轉入社會教育的再學習。

 

    於是參與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探索有關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諮商輔導、成人教育、成人問題與諮商、社會福利與行政、家庭人類學、人際關係與溝通及組織發展等學科,並以推動讀書會與社區發展實務工作,做為參與社會教育的模式與方法,足跡由北到南無論民間團體、政府機構、學校單位、社教單位以及企業,推動閱讀、培育社區人力、自主學習社團以及志工種籽隊。

 

    民國89年在先生經營的企業股票上櫃時,他給了我一筆錢,生命中的第一個一千萬,我決定要捐出,成立「陽昇教育基金會」,當時先生問我:「不先把錢拿來換個大房子嗎?」,我回答:「買房子的事可以慢慢來,我對你有信心!然而成立教育基金會這事,趁我還年輕,還可透過行動為社會付出個幾年,這樣的心願不能等…」。先生是我的金主,也是最支持我、懂得欣賞我的人。感恩有這能力可以出錢出力,把基金會當作自己投入社教工作的學習磨練場,透過它培植更多有心人,傳承美意與成就社會的動力。

 

 

 

◎終身學習自我實踐

    民國95年考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在職專班,以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三年碩士生涯緊湊充實,雖辛苦但感恩快樂充滿我心。求學之餘也參與93年至97年原民會部落學習團體帶領人培育計畫五年專案,從在地文化特色社區營造—造人造景及造產三個面向,發展自主學習團體人才培力,也在社區大學以團隊講師合作方式,開展社區種籽人才培力的課程。每年演講約有近百場次,主要講題跟兩性成長、閱讀教育、社區教育、家庭教育、組織學習、服務學習、休閒學習以及文化人素養有關。因此兩篇碩士論文一篇為『休閒態度與活躍老化之關係研究』,另一篇為『部落學習團體帶領人的學習風格領導風格與領導效能之研究』,與自己經驗興趣以及未來想關照的面向做了回顧統整與產出新的啟發。

 

    碩士畢業後仍然投入在成人教育、終身學習與社區教育、組織學習這些領域,從實務工作的經驗,走向分享與推動者的角色。個人十多年來走訪各縣市鄉村、從社教館、社教站、文化局、學校、圖書館、企業、社區大學等機構推動社區人才培力、讀書會領導人培訓課程及家庭教育親子職能,雖頗受歡迎及肯定,但仍須跟上時代腳步,於是102年又回暨南國際大學管理學院進修「新興產業策略與發展」博士學程。在新興產業六個面向當中,對休閒觀光、樂齡產業及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力上有極大的興趣,希望以自己過去社區總體營造及人才培力的經驗當基礎,研修此博士學程,培育自己有能力為文創產業及休閒觀光與在地特色融入的策略發展上能有更敏覺的觀察與貢獻。

 

    個人因工作關係,常檢視到文教圈、非營利組織及公務部門若能學習企業的執行力與魄力,而企業界也能增強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這兩方面要向中間調和。就像左右腦平衡,期能在理性中注入更多的柔軟,而在感性中也能有它的精準,我常遊走在這兩邊努力拉攏。從人文學院到教育學院,再到管理學院的歷程,真是我人生學習歷程的大圓滿。期能修正偏執,發揮影響力,做對事、做好事、做讓社會更幸福的事。

 

 

 

對本校學弟妹的勉勵

    回首人生,趁這次做些整理,無論是給在校學弟妹或是我的子女們,生命歷程中有些功課要去思維及自我實踐的部份,我分為下面幾段敘述:

 

孝親不容緩

   「百善孝為先」--這不是口號,這絕對是你福份多寡的回饋基準。

 

    年輕時父母為了供給我們五個兄弟姐妹求學,除了朝九晚五的台糖員工,他們也利用院子經營副業,前後期種過洋菇及養生蛋雞,讓我們讀私立好學校,期待我們升學路順利常。媽媽常對我說:「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是妳最好的嫁妝」。我很感動父母給我們的身教示範,雖辛勞但不抱怨,不斷研發產品的精良以及為改善生活空間與提升經濟條件所做的努力。孝與順是子女應盡的義務與必須做到的功課。

 

    身為女兒身,即使已嫁為人婦,我仍每月郵寄一萬元匯入父親的戶頭,持續了二十多年從無間斷,直到父親成為仙佛。我藉由這行動每月記得表達感恩,做實質的回饋,即使當父母都住進安養院也與兄弟們平攤所有費用。離鄉求學及工作的子女,要知道:「願意用時間陪伴」--就是對親人最好的回饋與愛的表現,要知道:「沒有其他事物能比得上親情更值得珍藏!」

 

 

當一回事的自我管理

    「自律」是自我管理的第一課,雖是老生常談的一句話,確實是執行力的基準。從起床鋪被回復空間整齊開始,用完該蓋上蓋子的,該丟進垃圾桶的、該放入洗衣籃的…,出門前回顧房間的清爽感,這些行動不用超過五分鐘,卻是奠定生活態度的基本動作。

 

    我曾看見年輕人在臉書上轉載文章,言及—房間亂以及不愛鋪被的人富有創造力。在我看來這是找有利的言論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個人認為擁有覺察力、修正力與執行力更來的重要。

 

    能嚴管自己的健康以及對美食需求的自律等…;能管理自己不浪費懂珍惜,例如吹冷氣的自我約束力,打電話的時間掌控,想想若是自己在負擔這些開銷,我是否會節制的使用。感念父母的辛勞,沒有人有義務必須為你貢獻所有,雖然大多數父母在你還未成年時隨時守護著你。 父母期待子女日趨成熟,懂得性格上的收放與拿捏,懂得為自己的未來學習更多的承擔。

 

  學習的成效與工作態度都可從自律中看出端倪,先有了自律,再來探索自我價值的提升,自覺與自信也要能相輔相成的伴隨著自我成長不可或缺。

 

 

愛情觀/夫妻觀

   「信任與欣賞」--兩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彼此尊重相互欣賞。

 

    愛情與婚姻影響著這一生,幸福的定義是要能「自主、自由與自在」,然而「自主」要能不自私,「自由」但能自律,擁有「自在」仍能自發。彼此應允、相互激勵。男女都能彼此尊重,雙方都能給予的空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屬品,身為「人」,都有權利追求自我精進與提升,能懷抱理想與自我實現的機會,這也是我已超過半百年齡,仍能在學術殿堂虛心求教、整合經驗、連結行動力的實證;這樣的角色是我爭取、溝通、進而獲得支持而來的,最重要的是讓對方知道我很快樂,有你的陪伴我感到很幸福!

 

    人要活得有尊嚴、活得健康快樂,所以讓另一半能做他喜歡的事,相互欣賞與提攜!從實現小我至大我的歷程,也要不斷檢視自己是否掉進自私自利的漩渦?還是能繼續把持著自愛與自律?愛一個人是對他最高的接納與欣賞,相處或婚後多年後仍能莫忘初衷,能溝通、能聽能站在對方的立場同理他…提醒自己--我怎捨得讓他難過…愛要說出來更要做出來!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除非你有同心協力的團隊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成功的機會更是微小。在學生時期就要找機會參加社團,尤其是服務性的社團,讓自己有為他人付出的機會,從中體驗服務學習,培養自己觀察社會的能力。無論你未來是在公職或在企業界或是在非營利組織,記著:唯有懷抱著更多人的利益、社會的利益,以公義及公益的目標而努力,帶著大愛與自我期勉導向目標,這樣的成功是長遠的、是值得效法的!也是身心最歡愉的!

 

    學生時代因參與社團,也累積了團隊以及小社會的經驗,能做些志願服務,在團隊中激發生命的熱忱度,從服務中學習身段的柔軟,學習分工角色以及責任的承擔,往往這些志同道合的社團夥伴,會是你未來一起創業的最佳股東,默契十足、理念相通,共同創造更多契機與成就。

 

  在工作職場上也能重視自己是團隊的一份子,一起參與一個目標,大家分攤任務,既分工又合作的同台演出,如同參與一場球隊比賽,專注在自己的位置與角色;當副手時能竭誠護主,當主帥時也要能指揮若定,恰如其分的展現自己,團隊透過任務目標而凝聚,透過切磋協商而相互間更加熟絡了解,帶人帶心,功過一起承擔。隨時檢視你的目標與方向,善意善行,能為更多人謀求幸福的事,勇敢的去承擔吧!

 

 

◎透過終身學習激發生命熱忱

    在不同年齡會有不同需求的學習面向,我剛踏入社會時,研讀時間管理、效率、效能的書,思考規劃的書,如:水平思考、垂直思考、高明思考法及六頂思考帽、六雙行動鞋。進入婚姻家庭後,觀照家庭經營、親子職能、以及人際關係面向的書籍,在職場上漸漸成為中堅幹部與主管的角色,學習團隊經營、衝突管理、五項修練與成功有約相關書籍,四五十歲以後研讀第八個習慣、直覺力、影響力、發現天賦、靜坐…走向禪定與內在相處的學習。

 

  每個人的學習歷程是不一樣的,跟著你的內在聲音走去,覺察到對知識的飢渴就去滿足它,無論是透過閱讀、講座、研習或工作坊、任務中學習,這些都是學習的方式,整合經驗、覺察反思才是真正的學習與修練。雖說學歷不等於學力,但是在終身學習的路上,正好相輔相成這兩方實力,把知識拿來運用,以及把經驗轉化為話語、書寫成文字,這都是生命歷程中不斷要去建構的。

 

  在一部電影「一路玩到掛」中有段對話,提及埃及有個傳說,人死後必須經過一到門,守門人會問你兩個問題,回答後才決定讓你往哪裡走…第一個問題是:「在這一生中是否擁有快樂?」第二個問題是:「是否促使他人快樂?」,這段文字深刻的觸動我心,也連結到閱讀過的一本書《第八個習慣》,這本書前半篇在談傾聽自己內在聲音,後半篇在談激發他人傾聽內在聲音,這兩個例子兩個觸發,增強我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人生目標。

 

    終身學習是為了做好自己,修正偏執、己立立人,成長自己成就他人,「我要健康,也要促使他人健康!」,「我要幸福,也要促使他人幸福!」,「我要終身學習,也要促使他人終身學習!」…這也成了我的生命公式與行動哲學。

 

    學習是為了有所行動,更為了有所改變,讓自己趨於更好…有句話說:「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意指你順利達到目標,得到你所期望的;要不就是挫折中學到經驗與教訓,為你下次行動做好警惕。

 

 

分享一篇本人在台北e大 鮮活電子報管理專欄的文章與學弟妹共勉

【車陣哲學】

http://epaper.hilearning.hinet.net/images/tpec/96/01.htm

 

    在民國八十九年、九十年有兩年的時間,協助宜蘭蘇澳兩區參與社區總體營造學習型社區專案,有關讀書會人力資源的建立。那陣子經常在假日來往北宜公路之間,體會了上路、了解自我實力、接受環境的變化及勇於面對挑戰與成敗的承擔,體會出人生的哲理,我稱它為『車陣哲學』。

 

    假日上了北宜公路常在車陣中行駛,常遇到雙黃線不能超車,偶有機會在安全又不違法的狀況下衝出車陣,又尾隨另一車陣,有時在最領先的位置,有時在中間,有時在最後,在ㄧ兩小時的路程中車陣有許多心境及情境的變化;有時跟隨、有時靜默陪伴、甘心同步、有時評估風險、試圖超越,有時咒罵前者的阻擋、有時欣賞前車的導引突破;有時靜待時機、時而被協助或自己突圍、有時也扮演護駕者的角色。

 

    我檢視到當自己上路了,進入了一個團隊(車陣),跟隨時要能不慌不忙,體會團隊共振的頻率,尾隨於後不需自貶,期勉自己要能跟得上來,後面有另一個團隊正在追趕中,至少我已上路已在這車陣中;突然領先在前也不驕傲眷戀,告訴自己我還沒跟上前面的車陣;了解自己領先或落後的理由,或許因為欣賞沿路風景比趕路還重要,於是我停留或放慢車速,也或許目標意義對自己來說是有時效性的,於是我企圖超越與環境爭搏。

 

    覺察環境的變化:我是否阻擋了後者的前進,是否有氣度讓他人超越,我如何適時的協助,並守護他的安全;找時機超越別人時是否展現禮貌與承擔,探詢告知請前人稍做協助與提攜,而不是揚塵而去留下他人ㄧ臉的錯愕與不滿。當我專注的在這車陣團隊中摸索時,是否忽略了其他的路徑,不只是北宜公路,也有濱海公路,也有其他高速公路、鐵路等不同的路徑與到達目的地的方式。

 

    欣賞在每一條路上正在行進的團隊,雖然目的地不同,但是大家都正在專注的投入、努力的前往。為同一路線的夥伴留下安全的指標、清除不必要的障礙、在任一入口處竭誠的歡迎加入,共同維護與創造美麗幸福的風景。

 

    我體會到『車陣哲學』如同團體的互動哲學。我選擇上哪條路?目前在什麼階段?學習範圍是什麼?累積什麼經驗?下一階段任務是什麼?經驗中給予自己的修正與檢視是什麼?如何與不同路徑目標的團隊們互補共振磁場?又如何做到正向影響與傳承?在工作團隊中更是可經歷如此的修練。

 

 

 

【對母校的展望與期許】

    暨南國際大學是台灣最美麗的學校,每次進入蜿蜒的爬坡道,我都不自覺的深呼吸,有種親切的、優雅的、信任的、平和的氣息在當中,綠色山脈,青青草地,建築及步道搭配出雄偉與寧靜的對話。尤其我在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以及目前管理學院所遇到的師資群,無論專業經驗以及承擔力都令人感動欽佩,我看見師長在教學的用心,以及對學生的愛戴與提攜,活動辦理時所展現的團隊精神,及如同一家人的熱絡與分工,這是我們的特色,也是足以引以為傲的。我以學校為榮,也以是它的子弟兵、是它的兒女為幸福!

 

  就因為是一家人,所以關懷母校的學術地位、觀照它的招生、關懷學生的出路,以及畢業後對社會的貢獻。一個學校經營的成敗在於師資的專業展現、在於學生的學習成效,也在於行政團隊的積極與效能發揮。我們共勉在自己的角色上,促使學校有更好的發展,更好的口碑,尤其是學長與學弟妹們要能相互提攜,也期盼系友會、所友會、以及校友會,都能發揮作用,更加凝聚與促成。讓代代相傳與學校緊密的連結,讓中台灣看見一股向南北擴大的力量,看見暨大人的熱忱與光芒,看見暨大人影響社會的正向能量。大家一起共勉之!